找到相关内容550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常念“生死无常”

    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短短的片段。而下一期生命的去向,则取决于自己身、口、的行为和心念。所以,一个学佛的人不仅要关心现实人生的幸福,同时还要注重未来生命的流转方向。伟大的佛陀,兴无缘之大慈,运同体之...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34082016.html
  • 问:佛教徒如何面对口舌是非?

    言语伤人的力量可见一斑。古人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佛法也强调身、口、清净,方得建立圆满的人格——可见慎守口之重要。 所谓口业清净,便是...,挑起双方的仇恨、猜忌。、妄语——虚妄、欺骗、不实在的话;例如不肖商人将劣货谎称为上等商品卖出。四、绮语——华而不实,令人心生邪想的话;例如黄色笑话或...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8411285197.html
  • 《中阿含经》之业观初探

    而且身、语、都是在思已的分类之下。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在佛教的说中,系将重点置于中的意业上,是无可置疑的。在《中阿含经》中谈到有关观念的经有很多,如〈优婆离经〉、〈鹦鹉经〉、〈分别大...身业、口业、意业  吾人一切行为动作皆是由身、口、意业所造作的。那施设身、口、有何用意呢?在《中阿含经》卷32〈优婆离经〉(大正1,628b)中有解释说明:  长行尼揵问曰:瞿昙!施设几,令...

    释大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145076.html
  • 《中阿含经》之业观初探--以〈相应品〉为主

    之体为思(意业)确已十分明显,而且身、语、都是在思已的分类之下。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在佛教的说中,系将重点置于中的意业上,是无可置疑的。在《中阿含经》中谈到有关观念的经有很多,如〈...、《中阿含经》之业观  (一)身业、口业、意业  吾人一切行为动作皆是由身、口、意业所造作的。那施设身、口、有何用意呢?在《中阿含经》卷32〈优婆离经〉(大正1,628b)中有解释说明:  长...

    释大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347250.html
  • 唯识学的生命流转思想

    口、。  强调大悲大智菩萨行的大乘佛教兴起以后,对轮回与的认识悄悄发生了变化。大乘反对声闻佛教的灰身灭智的人生选择,主张菩萨留惑不尽以润生,在无尽的生命轮转中自度度 《大乘佛学》,舍尔巴茨基著...,它何以成为摧发名言种子的动力?对此悬疑,在下节继续探讨。  、从身、口、到思业  把身、口、业统归为思业,是唯识学业力思想的一大特点。在生命链条上,业果轮回中的居于因的位置,故又称因...

    孟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749692.html
  • 佛教伦理思想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鄙视“功利”?虽说社会现状和客观事实对其选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却在于能够带动和牵引人们走向轮回的身、口、。也就是说人们在世俗社会中的一切行为,一方面要受到身、口、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必须被身、口、所支配。   正是从这种视角出发,小乘佛教才主张人类社会能否从根本上断绝搅扰人类心智趋向成熟的假、丑、恶,恢复和重建人文领域内的真、善、美,从本质上勘破并超越困惑人们...

    常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5484633.html
  • 听闻经教应具之素质

    恭敬”的基本素质。   而最伟大、最了不起的供养,就是以身、口、作普同供养,在密教里面叫做“密相应”,也就是把自己的身口意毫无保留地供养给上师三宝。...观念,确认一下:自己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看法和想法了。最后,全面检查:身、口、是否已经完全供养给十方三宝了。必须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已经没有自己的任何东西了,已经把自己生命的一切全部都供养给十方法界,...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5641647.html
  • 略谈学与修

    身、语、行为所决定的。因此,修行就是通过以改正自己的身、语、来改变我们的人生。  修行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修养;修学佛法能够让我们明因识果,所以,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语言和...华严、论诸宗,皆可称为解门。无论是学解门还是行门,想得到利益,都必须要依止善知识,经中告诉我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法随法行”。在我们没有具备明辨是非能力的情况下,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949428.html
  • 佛教徒的标准

    句话“四仪为道场,做佛事”。四仪就是行、住、坐、卧四威仪,这四威仪就是道场;:身、口、怎么活动,可能会造业,造很多恶也可能做佛事。如果你能以四仪做道场那你就会做到做佛事。做佛事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呢?身、口、,身,不要胡作非为;口,不要胡说八道;,不要胡思乱想。做到这条了,修行就真正能够落实到生活当中,落实在当下。“觉悟人生,极乐世界慢慢去;奉献人生,...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5575291.html
  • 怎样在生活中学佛

    的身、口、。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而为人的非常多,有钱有势的也非常多,但能够听闻到佛法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听闻佛法后又懂得如何修学的就更少,也就是说,信佛的人中真正学佛的...诵经、念佛等等。这些算不算修行?当然是修行。但我们诵经的目的是什么?念佛的目的又是什么? 诵经也好,念佛也好,主要是为了改善并净化我们的身、口、。所有从贪、嗔、痴出发的行为,都会形成不善的业力。...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1675610.html